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560913
国际知名专家、文澜学者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应邀远程“线上”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授课
本网讯(曹永新 方雅)11月10日上午,“联合国法”国际课程在维也纳对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学首创国际课程连线开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邀特聘文澜学者、国际著名犯罪预防专家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为2019级“社会治理法学”硕士研究生线上讲授“联合国与犯罪预防”课程。此举开创了“联合国法”课程远程国际教学的先河。其目的旨在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通过开放、多元、弹性、自主的教学机制和模式,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图为周凌老师在现场辅助斯拉沃米尔·雷多教授远程“线上”授课)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该中心多年来,主动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学科领域,率先在全国创立“社会治理法学”专业,注重建立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为导向,建立理论与实务合作的“双导师制”,创新社会治理法学“学分+能力”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共选聘联合国高级咨询专家3人,中国检察业务、审判业务专家、刑侦专家10人作为兼职导师、客座教授和兼职研究员;聘请联合国学术委员会高级项目顾问斯拉沃米尔•雷多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组委会主席巴瑞•莱德博士,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前秘书长叶峰博士为学校“文澜学者”讲座教授;以“法治中国·大讲堂”为平台,邀请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组委会主席巴瑞·莱德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保罗·约里奥博士,国际反腐学院院长马丁·克罗伊特纳博士,联合国学术委员会高级项目顾问斯拉沃米尔·雷多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原博史,英国瑞慈人权合作中心负责人妮可拉·麦克宾,澳大利亚前南澳大利亚检察长史蒂芬·保罗·帕利亚拉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亚历山德罗·阿莫索以及我国香港大学教授江乐士等国外(境外)专家教授14人做专场学术报告,受众达6000余人次。
据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制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徐汉明介绍,近年来,该中心充分利用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缔约国大会、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剑桥国际反经济犯罪高端论坛、国际网络犯罪监管协会、国际刑法协会等6个平台及东南亚国际组织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保障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才华,着力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学术新平台,而雷多教授的“联合国和预防犯罪”课程是该研究中心“111引智基地”的合作邀请项目,是作为两个基地共同的人才培养成果。他认为,这种开放式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从开始的简单照搬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发展到相互借鉴学习,再到结合实际进行双向交流,形成国际交流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如引进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合作办学、互派教师访学培训和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协同创新。从而有效拓展了国际视野,挖掘了智识资源,提升了合作空间,扩大“中国之治”道路、制度、文化、理论及其“新文科”话语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有关资料显示,雷多教授系联合国系统成员学术理事会高级方案顾问,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前官员(1981-2011年)及刑法和预防犯罪高级专家,以及《亚洲犯罪学杂志》《加勒比犯罪学杂志》《国际组织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其在刑事司法、安全部门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范围内执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和标准方面的技术援助;控制和预防有组织网络犯罪、反腐败和国际法律合作、习惯国际法、城市青年和其他早期预防犯罪等领域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诸多重大研究成果。据该中心国际交流部部长周凌老师介绍,此次聘请雷多教授讲“联合国与犯罪预防”课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因为雷多教授在法学尤其是刑法学方面学术造诣很深、成果丰硕,曾多次发表高水平文章,并独立编撰多部法学相关书籍;其教学、工作经验丰富,曾多次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相关问题研究,在国际社会享有较高知名度。二是该中心希望通过远程“线上”课程教学的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国际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领域“大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熟悉国际预防犯罪的时代背景,储备更多国际预防犯罪工作方法及理论知识,分析探讨国际预防犯罪的经典案例,提升运用“社会治理法学”专业知识于预防犯罪的综合研判能力,并持续不断为社会输送具有国际战略视野、预防犯罪理论知识体系、预防犯罪实战方法的高质量法治人才,更好的彰显“社会治理法学”的理论性、专业性。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该中心多年来,主动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更新发展观念,拓宽学科领域,率先在全国创立“社会治理法学”专业,注重建立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为导向,建立理论与实务合作的“双导师制”,创新社会治理法学“学分+能力”的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共选聘联合国高级咨询专家3人,中国检察业务、审判业务专家、刑侦专家10人作为兼职导师、客座教授和兼职研究员;聘请联合国学术委员会高级项目顾问斯拉沃米尔•雷多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组委会主席巴瑞•莱德博士,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前秘书长叶峰博士为学校“文澜学者”讲座教授;以“法治中国·大讲堂”为平台,邀请国际反经济犯罪论坛组委会主席巴瑞·莱德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院保罗·约里奥博士,国际反腐学院院长马丁·克罗伊特纳博士,联合国学术委员会高级项目顾问斯拉沃米尔·雷多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原博史,英国瑞慈人权合作中心负责人妮可拉·麦克宾,澳大利亚前南澳大利亚检察长史蒂芬·保罗·帕利亚拉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授亚历山德罗·阿莫索以及我国香港大学教授江乐士等国外(境外)专家教授14人做专场学术报告,学生受众达6000余人次。这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模式,从开始的简单照搬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到相互借鉴学习,再到结合实际进行双向交流,形成国际交流合作形式日趋多样化。如引进教育教学模式、开展专业合作办学、互派教师访学培训和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协同创新。从而,有效拓展了国际视野,挖掘了智识资源,提升了合作空间,提高了“社会治理法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图为硕士研究生按照雷多教授的要求作线上PPT报告)
有关资料显示,雷多教授系联合国系统成员学术理事会高级方案顾问,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前官员(1981-2011年)及刑法和预防犯罪高级专家,以及《亚洲犯罪学杂志》《加勒比犯罪学杂志》《国际组织研究》等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此次安排雷多教授远程“线上”授课,既是一次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的良好机会,也是结合“社会治理法学”专业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提升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对该中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实施开放办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挑战与检验。一是软件环境的差异。该课程并未使用国内主流会议软件,需借助“Zoom”和“Microsoft Teams”等全英文在线会议软件,学生点击邀请链接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其他专业、年级的学生可以旁听该课程,外地学生也可进入在线会议软件参与学习;在院长办公室的监督、课程助手的帮助下,该中心相关教学辅助人员提前完成课程软件环境的搭建和相关教学准备工作,以确保“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二是授课要求的差异。本次课程主要包括前期知识储备、在线测试、PPT演讲和案例研讨等4个部分。因而,对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实时与教授深入探讨交流,读懂全英文课程资料并吸纳其中的专业知识,书写全英文课程报告并作全英文课程PPT演讲报告,以及通过全英文专业课程在线测试。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国际公法专业考试,并对该中心相关教职工具体指导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出了硬性要求。三是教学时间的差异。为适应国内学生上课时间,不打乱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规律,该中心周凌老师经过与雷多教授商定在英国维也纳当日凌晨1点为学生授课,较好地缩短了远程“线上”教学的时空距离,解决了“教”与“学”、“学”与“用”等诸多矛盾。据了解,雷多教授曾先后3次应邀来到该中心为学生讲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司法公正目标的相关内容专题讲座,受到听课学生交口称赞。此次该中心共安排聘请雷多教授远程“线上”授课共安排8次,总计36个小时,较之往年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突出、时间更合理。该中心希望他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学术报告、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教研指导等系列活动。以此推动“社会治理法学”专业提档升级、强质增效、跨越发展。
此次该中心教学首创国际连线,是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实行开放式办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最直接有效的挑战与检验。一是软件环境的差异。该课程并未使用国内主流会议软件,需借助“Zoom”和“Microsoft Teams”等全英文在线会议软件,学生点击邀请链接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其他专业、年级的学生可以旁听该课程,外地学生也可进入在线会议软件参与学习;在院长办公室的监督、课程助手的帮助下,该中心相关教学辅助人员提前完成课程软件环境的搭建和相关教学准备工作,以确保“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二是授课要求的差异。本次课程主要包括前期知识储备、在线测试、PPT演讲和案例研讨等4个部分。因而,对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实时与教授深入探讨交流,读懂全英文课程资料并吸纳其中的专业知识,书写全英文课程报告并作全英文课程PPT演讲报告,以及通过全英文专业课程在线测试。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应通过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国际公法专业考试,并对该中心相关教职工具体指导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提出了硬性要求。三是教学时间的差异。为适应国内学生上课时间,不打乱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规律,该中心周凌老师经过与雷多教授商定在维也纳当日凌晨1点为学生授课,较好地缩短了远程“线上”教学的时空距离,解决了“教”与“学”、“学”与“用”等诸多矛盾。据了解,雷多教授曾先后3次应邀来到该中心为学生讲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司法公正目标的相关内容专题讲座,受到听课学生交口称赞。此次该中心共安排聘请雷多教授远程“线上”授课共安排8次,总计36个小时,较之往年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突出、时间更合理。该中心下一步计划将国际连线教学模式向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地区知名高校拓展推介,热切希望雷多教授能够适时参与课程教学、学术报告、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教研指导等系列活动。以此推动该中心“111引智基地”的合作邀请项目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对此,该中心国际交流部华亚颖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的知识储备是专业性的体现,只有学生有这份对所有知识点透彻把握的自信,才能在学习的广阔舞台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图为“联合国与犯罪预防”课程“线下”现场)
此次聘请国际知名专家远程“线上”教学活动,得到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中心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适时向学校申报有关手续后,由该中心国际交流部、教培部共同负责组织,并得到中心综合管理、发展规划、科研情报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顺利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