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曾海涛 项盼 李杨)9月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级“社会治理法治”学科博士研究生、首届“社会治理法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仪式暨师生见面会在该校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汉东教授,副校长姚莉教授,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公共管理学院赵丽江教授,法学院副院长黎江虹教授、戚建刚教授、陈柏峰教授等出席。
杨灿明教授祝贺大家到这里来学习,他谈到中心有自身三大优势:一是理论优势。中心背靠着我们重点的学科法学和国家级的人文基地,有一大批高层次的专家教授,是中国法学界的理论重镇,文化底蕴深厚;二是实践优势。中心在实务届有较强的影响力,会给大家提供很多实践、实习、实训的机会;三是跨学科优势。法学与非法学专业之间打破学科壁垒,比如经法管要深度融通。他表示作为导师组成员,愿大力推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这一学校办学特色,并以财政学研究为例,指出财政学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法律问题,比如做预算有预算法,发公债有公债法,进行采购有采购法,国有资产有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关于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的问题,他指出同学们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他希望大家通过几年的学习能在各方面不断提高,成为中南大优秀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我们优秀的校友,为母校争光。
吴汉东教授认为此次见面会内容别致,他表示,社会治理法学学科既是法学专业一个新的二级学科,也是跨法学的融通性学科;不仅是理论型学科,更是实践型学科。他指出,社会治理法是正义之学,研究和学习社会治理法,要弘扬秉持法律的正义,这是首要价值观;社会治理法学也是智慧之学,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分为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个是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个是向着融通性、融合性的方向发展。社会治理法学融通了法学、政治、社会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所以同学们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社会治理法学更是济世之学,我们要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莉教授祝贺各位同学考入了中心这个高平台来攻读博士、硕士;她希望同学们要潜心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徐汉明教授的奉献精神,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徐汉明教授就中心成立3年多以来的总体情况及科研成果作了报告;陈柏峰教授介绍《社会治理法学原论》和读书目录;博士生代表王玉梅介绍学习了体会;新生代表张新平博士、孙逸啸硕士发言。
据了解,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基准点,助推“法治中国”建设;以构建新型学科理论体系为切入点,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以打造一流“双导师”团队为支撑点,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培育“三型”人才为落脚点,设立“学分+论文+能力”综合型学位评价模式。中心创设了“社会治理法治”学科,该学科是中心按照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内容新颖、知识融通的总体思路构建的现代新型交叉学科。该研究方向的学生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促进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紧密合作,为社会治理法治领域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能力型高层次人才。目前,该学科共计招录研究生1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5名,被录取的研究生在三年求学生涯中,将受诲于国内外一流名家大师,融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于一炉,进行紧张的学习与细致的钻研,并围绕社会管理法治建设10个方面重大理论前沿问题,紧扣社会管理法治建设220个实务问题,按照“问题导向,紧贴‘地气’,协同创新,引领前沿”的要求,参与社会调查、课题攻关、论文撰写与协同科研。三年期间,他们需提交一份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方面的实证调研报告,回答什么是“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提交一份论文报告,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提交一份法律草案或政策建议稿,回答治国理政怎么办,从而成为当代法治建设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