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顺利召开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在这样的法治背景下,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案件的评选活动如期而至。这些案件成为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见证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每一个进步。
从治标到治本,反腐的根本出路在于法治。 刘铁男受贿案的公开透明审判,标志着十八大以后落马的“老虎”“苍蝇”们将纷纷走入我国肃贪反腐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不仅意味着司法将以法治的最高权威确保反腐的合法性、确定性和持续性,更表明了我国的反腐败斗争走的是一条法治之路,对消除公众关于运动式反腐、反腐政治斗争的猜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司法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神圣使命。对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的依法审理,既体现了司法机关对暴恐案件严厉打击、从重从快的宗旨,又遵循了依法惩处的法治原则,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该案还将推动我国反恐怖立法的完善。山东招远涉邪教案的公开审理,充分体现了我国严厉打击邪教犯罪的决心和力度,向国内外表明法治中国不容许反社会反人类的邪教组织肆意横行。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正义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正义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念斌投毒案以“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而不是像佘祥林案、赵作海等案件那样,由于“真凶再现”或者“亡者归来”使真相大白。这反映了司法机关在司法理念上有了重大转变,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现代法治理念的践行和落实,标志着“疑罪从无”等法治原则终于不再仅仅停留于纸面上。当然,真正实现现代法治理念的全覆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有效防范冤假错案还任重道远。
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不仅伤害着具体的个体,也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躺着都会中枪”的无奈境地。立二拆四网络造谣案的审理为发布网络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等网络犯罪案件的办理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先例,彰显了以法治方式约束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性和时代性,表明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没有任何领域是法外之地,将带来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对网络活动法律边界的正视和反思。
有人说:“回顾总结2014年,是从寻找一架飞机开始,到寻找另一架飞机结束”虽是挪揄调侃,但不可否认的是,2014年,航空安全正前所未有的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伊春空难飞行员获刑案,不仅将成为我国 “首例空难追责”案件,更将拓展我国了航空安全事故依法追责的新局面。
除了上述案件以外,马乐“老鼠仓”抗诉案、冷冻胚胎继承权案、琼瑶告于正抄袭案、光大证券“乌龙指”民事索赔案也进入“2014年中国十大影响力法治案例”之列,它们或者为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树立了路标,或者为司法贴近人伦价值进行了启发,或者为推动影视剧市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提供了典范。
总之,十大影响力法治案例案情典型、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于“弘扬现代法治精神,培育公众法律信仰,提升法治改革社会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