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559786
发布时间:2015-01-20 浏览次数:14 |
(通讯员 曾海涛)2015年1月15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齐文远、副校长姚莉率校组织人事部部长杨红侠、副部长林际福、副部长周俊杰,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胡立君,发展规划部部长卢现祥,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汪锋等一行9人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调研座谈会。
会议听取了徐汉明主任关于社会治理法学学科与法治智库基地建设情况及今后规划的汇报。
会议认为,中心作为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是2013年度2800个高校650多所法学院系唯一入选的法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中国法学会是中央委托管理法学领域社团组织的唯一领导机关,会长由副国级中央政治局委员王乐泉担任、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由正部长级领导干部担任,中心作为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是全国3600个公检法司安机关、650多所法学院系、57个中国法学一级社团组织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智库基地”;中心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是2800所高校、650多所所法学院系第二个入选国家级“检察应用研究智库基地”。这给有效整合学校经、法、管学科优势资源、提升学校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会议对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与了充分肯定,对中心面临目标任务、专门队伍、保障机制等挑战进行了分析。会议就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快“法治中国”建设与法治智库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推进社会治理法治新型交叉学科,打造现代新型法治智库基地,加强中心各项建设提出了具体方案和意见。会议主要讨论了4个问题并达成了基本共识:
一、关于中心的定位。为了切实承担起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国家级智库基地)、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艰巨任务,着力打造新型法治智库,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必要比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中心”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作为学校相对独立的处级单位,实行单独序列管理。其中,建议学校在中心设执行主任以及副主任。
中心的副主任、专职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考核、职称评定、教代会等比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中心”的运行模式管理。
二、关于“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及招生管理工作。有必要比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中心”的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将该学科的博士(硕士)招生指标单独下达中心。组建“社会治理法治”专业导师队伍。从经管法三大优势学科当中抽调优秀科研人员连同徐汉明教授组成“社会治理法学”专门博士(硕士)导师队伍。组建“社会治理法学”专业学术委员会,负责该学科的学术管理;选派人员参加法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参与法学院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工作。
三、关于组建智库专职科研队伍。根据《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2015年1月5日发布)关于“研究基地至少有10名正高职称的专门研究人员”、“国家重点学刊、博士点”等规定,尽快优先招聘海外人才,公开招聘具有“985工程”、“211工程”学校毕业的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学、实务研究型人才。有关专职科研人员的招聘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中心配合。有关专职科研人员的考核、晋升与教师岗位的流动管理办法,由组织人事部会同社科院加快拟定,提交学校审定。
四、关于中心经费实行单列户头保障。学校对中心“社会治理法学”学科、教学、人才培养、导师队伍、智库基地科研以及行政管理、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等经费应纳入学校类型化管理。校各主管部门纳入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