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653222
▼
如何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服务?硚口区建立健全了一套预防、及时发现、应急处置、救治救助、回归社会的工作机制。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区没有发生严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和事故。
第一步:完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责任体系
➤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工作纳入综治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责任制。
➤ 二是强化工作部署。硚口区流管办每月通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工作情况,研判分析形势,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
➤ 三是强化齐抓共管。建立健全综治、公安、卫生、民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和街道之间的信息共享、送诊治疗、接收管控机制。
第二步:突出抓好精神障碍患者动态管控工作
➤ 一是严密筛查随访。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筛查和随访,及时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基础信息。
➤ 二是实施分类干预。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病人,落实“一人一方案”、“一人一专班”,成立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精防医生、网格员和监护人“五位一体”服务管控专班,实行全程服务管理。
➤ 三是加强重点管理。开展失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核实工作,落实监护人和街道社区管理责任,基层医疗机构、警务室民警定期随访走访,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步: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联动工作机制
➤ 一是建立救治联动机制。
对康复期发病和新发现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各街道牵头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
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危害他人安全行为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置并送往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
对流浪乞讨人员和“三无人员”中的精神病人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民政部门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 二是建立强制治疗机制。
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严重精神病患者,要求家属加强监护;
对独居、家属不履行监护责任或在辖区发生危害案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由公安部门依法落实强制治疗或住院治疗。
➤ 三是建立定点救治机制。
对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定由市精卫中心收治;
对“三无”和有严重躯体的精神障碍患者,由市优抚医院医疗救助;
对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孕产妇,由市武东医院收治;
对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市万济医院收治,建立了全方位地快送快收快治机制。
➤ 四是建立经费保障体系。设立专项救治经费,按照资金使用程序负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据实报销。实施“两保、一救助”、“低保”、“医保”、“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覆盖。同时,硚口区民政局、区卫计委、区财政局要依托医保、大病救助网络直报系统,与指定救治医院建立便捷的费用结算机制,同时简化专项救治经费报销流程。
第四步:扎实推进“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工作
➤ 一是推进“以奖代补”政策全覆盖。建立综治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患者居家和社区治疗及康复训练工作。
➤ 二是严格“以奖代补”重程序。对履行监护责任的,经所在街道核准后,由区综治办向街道按季拨发奖励。
➤ 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出实效。推动建立健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实施,今年全区有10名精神障碍患者,经精防医生危险等级评估,由3级变为了零级。
第五步:大力开展康复托养和精神康复活动
通过建设社区卫生中心、“阳光家园”等机构,组织社区卫生中心精神医师、心理健康干预志愿者队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75名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指导,有10个街道的“阳光家园”为25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日间照料托养,古田街和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精神康复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多次得到国家考核调研组的肯定。
截止2018年4月30日,全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537人,住院治疗患者110人,居家治疗患者3123人,没有发生严重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件和事故。
(来源:武汉政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