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媒体聚焦
可乐男孩,敬礼娃娃……回望汶川地震那些难忘的面孔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2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478次
  •   

     

    弹指一挥间,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

     

      从“可乐男孩”到“可乐博物馆”馆长,

     

      从“敬礼娃娃”到“最美少年”,

     

      从震区少女到全国人大代表……

     

      因为这场地震,

     

      许多人的命运轨迹被改写。

     

      从他们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强和人性的光辉。

     

      十年过后,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薛枭:从“可乐男孩”到“可乐博物馆”馆长

     

      汶川地震中,18岁的薛枭被困废墟80个小时。

     

      已经筋疲力尽的他与救援人员相约互赠冷饮,

     

      “叔叔,记着我要喝可乐。”

     

      在残酷的灾难面前,

     

      薛枭的乐观“逗乐了悲伤中的中国”,

     

      人们把他称作“可乐男孩”。

     

      如今,薛枭已是“可口可乐世界”博物馆负责人,

     

      经常参与、组织各种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

     

      朝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目标不断迈进。

     

      “地震那么大的困难都过来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郎铮:从“敬礼娃娃”到“最美少年”

     

      2008年5月13日,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

     

      3岁幼童郎铮躺在一块小木板做成的临时担架上,

     

      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十年过去了,

     

      当初的“敬礼娃娃”,如今已经长成了1.7米的少年。

     

      成绩优异,被评为“最美东辰少年”等称号。

     

      褪去“敬礼娃娃”的光环,郎铮说:“我就是我”。

     

     

      “夹缝男孩”郑海洋:轮椅上起舞的新青年

     

      汶川地震中,

     

      郑海洋身处废墟夹缝中超过22个小时,

     

      为了不让救援人员担心,

     

      在被救出的那一刻,

     

      他透过缝隙摆出“胜利”的手势。

     

      虽然获救,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腿。

     

      从曾绝望想自杀,再到一次次创业,

     

      十年间,郑海洋的人生跌宕起伏。

     

      去年他再次创业,致力于残疾人医疗康复事业。

     

      “因为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所以要好好珍惜现在。”

     

     

      程强:成大后我就成了你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

     

      大批空降兵官兵飞赴抗震救灾前线,

     

      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死抗灾救人。

     

      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

     

      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这一幕,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

     

      如今,22岁的程强梦圆军旅,

     

      不仅成为了一名空降兵战士,还当上了“黄继光班”班长。

     

      “空降兵救了我,给我埋下了一颗想当空降兵的种子”

     

     

      “举牌男孩”徐广:希望成为一名军医

     

      还记得当年青川那个“举牌男孩”徐广吗?

     

      那一年,他手举自制的纸牌,

     

      上面写着“你们辛苦了”感谢前来救援的官兵,

     

      让人动容,成了网络“小红人”。

     

      十年过去了,

     

      如今,徐广已成长为一名医学院学生。

     

      他对军人有着强烈的崇拜感,

     

      希望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医。

     

      “如果没有机会继续深造,那就当一名基层医学工作者。”

     

     

      蒋敏:10年“平凡之路”

     

      汶川地震,女民警蒋敏失去了10位亲人,

     

      但她始终坚持在救灾一线,

     

      因过度劳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现场,

     

      被称为“中国最坚强女警察”。

     

      获得无数荣誉之后,

     

      蒋敏最终还是埋头于一些“不起眼”的幕后工作。

     

      “荣誉,更多还是一种鞭策。

     

      人总会有懈怠的时候,过往荣誉就是最好的提神剂。”

     

     

      王洪发:为逝者好好活下去

     

      汶川地震中,

     

      时任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一家20口人不幸遇难。

     

      男儿有泪不轻弹。

     

      他“没有时间悲伤”,

     

      当时分发救灾物资、统计死亡和失踪人口的工作,

     

      全落在了他一人的肩上。

     

      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如今53岁的王洪发工作起来依然忙碌。

     

      他的愿望是:等到退休,领养一个孩子。

     

      “为了死去的人,要好好活下去!”

     

     

      马元江:投入工作 享受生活

     

      在汶川地震中,

     

      马元江被压在7米深的废墟下,

     

      没吃没喝近179小时后获救,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被赞“179小时先生”。

     

      如今,马元江做了一名志愿者,去献血,探望老人。

     

      他感到生活越过越开朗、开阔。

     

      “经历过灾难,我深深地明白了‘重生’的意义。

     

      活着,就要更积极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徐萍:从震区少女到全国人大代表

     

      十年前,她是那个常在脑后扎着个马尾辫的圆脸小丫头,

     

      身处校园,亲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离开。

     

      十年后,通过自身不懈努力,

     

      她已成长为一名“95后”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3月7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小组会议上,

     

      因为读到一句话,她发言戛然而止。

     

      在场的代表们发现,

     

      这个23岁的姑娘,赧然一笑,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

     

      她比许多同龄人更明白这句话的千斤之重。

     

      现场有人小声说:“这是从灾区走出来的孩子。”

     

      徐萍最常提及的一句话就是:

     

      “感恩于心,希望能从一名受助者成为一名施助者。”

     

     

      追忆“最牛校长”叶志平

     

      汶川地震十年,还有一个我们难以忘怀的面孔,

     

      那就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

     

      汶川地震时,

     

      桑枣中学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按照平时的演习,

     

      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

     

      叶志平因此被称为“最牛校长”。

     

      2011年6月27日,叶志平不幸病逝,终年57岁。

     

      当时在病房里的同事说,

     

      叶校长什么都防到了,就是没有防到自己的身体。

     

      叶志平曾这样说道:

     

      “我不牛,我想做牛,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就是我的目标。”

     

      (文/李志强,综合新华社、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