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652541
(官文婧 方雅 报道)第七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于6月20日上午在武汉东湖宾馆落下帷幕。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主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本届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邹进文主持闭幕式并发表感言。他说,本届论坛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盛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闫平宣读本届论坛的论文评奖结果。出席论坛闭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分别给获奖作者颁奖。
(图从左至右依次为二等奖、一等奖、三等奖颁奖现场)
第七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共收到论文102篇。经过组织专家学者初审、复审、终审,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9篇。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的完善——兼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修订》《疫情防控行政案件司法审查若干问题研究》《疫情来袭,法律还有用吗?——论紧急权力的法律规制》3篇论文获一等奖,《基于风险控制进路的个人信息保护——以新冠疫情防控为切入点》《疫情防控背景下特大城市公共卫生应急法治的伦理评估与智理路径》《价值基础与实践逻辑: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下刑事政策研究》《后疫情时代企业公共卫生规制体系的法律重塑:以建构常态化应对机制为核心》《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卫生治理:现状、问题与完善——以<国际卫生条例(2005)>为视角》《通过标语的基层社会治理——以新冠疫情防控为对象》6篇获二等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位置数据的披露:基于健康权和隐私权的视角》《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传染病防治法>之再完善》《疫情防控:人口结构视角解析与经济法应对》《论疫情防控等紧急状态下的强制缔约义务——以<民法典>第494条为中心》《突发事件中个人公益募捐的合法化路径及其法律监管研究》《疫情后边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对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启示——基于生物技术风险防控的比较研究》《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精准普法》《检察机关从食品安全领域预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思考与探索》9篇论文获三等奖。
(图为徐汉明教授作论坛综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徐汉明作本届论坛综述。他说,本届论坛共有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其中56人发言交流学术成果,吸引了33.9万人次线上互动研讨。本届论坛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治应对的基础理论命题与现实实践问题,涉及基础性框架性问题的宏观把脉与相关具体制度安排研究,研究成果涉及法学、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贡献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命题以及制度设计方案,奉献了一场丰厚的学术盛宴。
徐汉明教授说,新冠病毒的爆发,是对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考验,更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伟大壮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凝练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国智慧”。及时对包括抗击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这对于推进中国之治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大意义。本届论坛收到的论文既有对“习近平公共卫生与健康治理理论”阐释之作,又有关注实践经验、提供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制度的方案设计,既有研究视角宏大、总体把握中国经验的学术佳作,又有注重完善立法操作的微观对策建议。与会专家认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密集做出指示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题新思想新战略,其不仅是我国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保障,更是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治建设的长期基本遵循,也是开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提升的行动指南,对这些新命题新思想新战略进行深入研究、阐释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有专家认为,基于疫情防控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实需要,对包括公民个人信息权、隐私权在内的某些权利可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也要注重对个人信息权、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凸显“生命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采取“宽严相济,以严为主”的刑事政策,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产生了积极效果,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研究如何保障公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基本权利。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合作治理”,分别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协同治理研究、基层社会合作治理、国际合作治理等主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和探讨。有专家认为,应从推进“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治理模式,坚持“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等的研究和谈判,建立标准国际化卫生健康工作机制。有专家认为,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应当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立法、信息公开、协同治理的法治原则,充分发挥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夯实法治的社会基础,从而将协同治理原则具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安排。美国、泰国、阿塞拜疆、荷兰等国家参会的专家学者线上分享了相关研究成果。专家认为,衡量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突发公共卫生治理质量的核心在于如何协调不同利益、价值之间的冲突。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需要耗费高昂成本,这迫切需要重新界定优先事项、公共政策和法律,将社会、科学和良知统一起来,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事实和科学为基础开发集体智慧并树立良知,打击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民粹主义。
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自2015年创办以来,紧跟时代潮流和热点,论坛主题从法治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法学学科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到本届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应对,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深入研究、建言献策,为提升我国的法治建设水平和国家治理综合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