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653024
张景涵*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重庆渝北 401120
摘 要:基层治理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寻求中国路径并取得国家和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值得思考。《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莲》作为两部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其中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关于社会治理的命题。《秋菊打官司》反映出代表国家公权力的“理”与乡民社会内生“礼”的冲突博弈;《我不是潘金莲》则更倾向于“理”内部的利益处理。通过结合某县的工作实践,遵循社会治理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最终以一个“理”“礼”两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为依归,实现民众的真正关切。
关键词:基层治理《秋菊打官司》《我不是潘金莲》理与礼
文章来源:《第三届法治社会•长江(国际)论坛》论文集(2017年)
*张景涵(1991年—),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