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倩)2019年10月13至14日,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主办,暨南大学、腾讯集团承办,深圳市法学会协办。来自研究会理事会的成员、年会特邀嘉宾以及提交论文并经研究会确认的研究会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周汉华教授主持本会,暨南大学副校长饶敏、腾讯公司法务副总裁江波、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以及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苏军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主任(院长)徐汉明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林必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讲师叶强、徐凯,博士生孙逸潇,研究人员张新平、汪洋一行八人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年会围绕“中国特色网络信息法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与安全”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同时设有“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互联网与电信法立法”、“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等分论坛,有针对性及全面的研讨了网络信息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
14日上午,在投稿论文作者代表发言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实作了题为《论智能时代我国司法审判的科技异化》的报告。他提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为表征的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司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杠杆。但是,科学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异化风险,在司法审判场域中很可能会隐含着消解庭审场域,破坏诉讼构造,冲击法官主体性以及挑战成文法规范等诸多隐患。司法部门应意识到智能科技的异化风险,以保障法官的主体性为重心,赋予智能辅助系统正当程序的品格,适度应用智能辅助系统,藉此来防范和缓解智能科技所带来的科技异化风险,使智能辅助系统回归辅助本位。
在14日上午的分论坛总结报告中,徐汉明教授担任作为主持人。徐汉明教授用“三个三”对本阶段成果作一个小结:即三个区位、三个贡献、三点考虑。第一,三个区位分别是,法律人、法学家、企业家三方合力对中国当代两个体系前端的把脉诊断,以AI技术为代表对数字经济体系与以网络信息法治体系的深度融合与前瞻探索以及数字经济高端人才与网络法治卓越人才在深圳的结缘良机。第二,三个贡献分别是,针对网络安全、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主权安全,为共治与现实社会对应的网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范畴的提出提供了基础性理论准备,提供了一系列新命题、新诊断,如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以及为构造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及其综合型、创新型、能力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定基础。第三,三点考虑分别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脚踩着哪个时代的节点以及我们要去哪里。同时,他指出随着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发展,需从具体层面的研究转向基础理论的研究,需回答这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基础性问题。
在闭幕式阶段,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周汉华教授回应了徐汉明教授的发问,认为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的发展需更重视直面问题的研究思路、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他认为,因为综合,所以可能。网络与信息法学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最后根据本年度的理事会会议,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将在武汉召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