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双百”活动专家、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主任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汉明应邀赴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出席法学会“双百”法治宣讲报告会,并作题为“以习近平法治社会建设思想为引领,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专题报告。

徐汉明教授首先介绍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性,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大会报告形式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及世界意义。随后,徐汉明教授围绕“社会法治”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思想”产生、发展的社会治理物质生活条件及时代背景、基本内容、理论品质、时代价值,要求与会者准确把握习近平社会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凝聚加快建设“平安中国”的共识。徐汉明教授认为,(375万年前至1768年)从原始农业社会向传统农业社会跨越——创造农业文明,(1769年至1945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传统工业社会跨越——创造工业文明,(1946年至今)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乃至信息社会跨越——创造信息文明三个阶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社会治理阶段性特征、全球人类治理文明的发展等,为“习近平法治社会建设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包含:国家与社会治理战略布局理论、社会治理根本性质理论、社会治理格局理论、治理主体地位理论、治理动力保障理论、治理原则的理论、治理体制的理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理论、治理机制的理论、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理论。针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社会治理挑战,习近平则提出了12个经典观点,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的观点;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群众工作本领的观点;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观点;核心技术突破的观点;依法治网、办网、上网的观点;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观点;互联网企业共同促进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观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观点;适应新型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的观点;联动融合、开放共治的观点; 共同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观点。
随后,徐汉明教授仔细分析社会治理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及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的机遇与若干挑战,认为当下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有:国际风险与国内风险交织交错,经济发展方式的偏差往往成为社会问题的源头,社会变革举措的滞后性往往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催化剂,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带来社会活力空前迸发“法治飞地”并存的状态、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权益保障、公共安全、法治需求的内在动力与社会治理外在复杂性掣肘性相伴随。这些阶段性特征既为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机遇,如开辟了获取信息资源的新渠道,搭载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助推器,强注了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催化剂,创造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载体,搭建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平台,激活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推动力,拓展了国家主权的新疆域,也带了挑战的若干挑战,即:政治安全领域,网络渗透危害严重;经济安全领域,引发金融危机、经济运行困境;文化安全领域,误导价值取向;社会安全领域,网络犯罪易发高发;网络空间主权安全领域,新霸权肆意横行。
最后,徐汉明教授为黄石西塞山区乃至全国社会治理提出了自己“妙药良方”,建议西塞山区委区政府,更加注重凝聚共识、高标准定位,更加注重联动融合、增强治理活力,更加注重开放共治、打造命运共同体,更加注重依靠人民、扎根人民,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更加注重运用大数据、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更加注重基础性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综治综合考评,压实平安建设第一责任。
此次报告会是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下发通知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的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的若干法律问题”这一宣讲主题的备课专家,在应邀为浙江省丽水市、湖北省黄石市、四川省眉山市作“双百”专场报告会的基础上,及时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以习近平法治社会建设思想为引领,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主题,给黄石市西塞山区参会领导同志进行的宣讲。
西塞山区委书记朱宏伟同志主持会议,西塞山区“四大家”领导,西塞山工业园区、各街道、区直各部门、社区(村)、教育系统、卫计系统主要负责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