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广东省大亚湾经开区“和美网格”治理亮点纷呈 ——徐汉明教授一行应邀调研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8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819次


(李承霖报道)9月30日至10月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社会治理法学学科带头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与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主任徐汉明教授,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姜公映研究员受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政法信访办公室邀请,率调研组赴惠州市大亚湾开发区(以下简称“大亚湾区”)就建设“和美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行考察调研。

微信图片_20231008153932.jpg

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辖澳头、西区、霞涌3个街道办事处,29个行政村、35个社区。常住人口44.7万人、户籍人口17.27万人。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大亚湾区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延伸,促进“五治融合”“引美入治”,实施“和美网格”治理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从“流入”到“融入”,“外来客”到“自家人”,“他治”到“自治”,“忧心”到“安心”,“异居”到“宜居”的“新大亚湾人”主体角色转变,开创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一条新路,成为建设“和美社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张靓丽名片。

调研组先后抵达大亚湾区西区街道新惠社区、新联社区,西区街道办,澳头街道南边灶村,大亚湾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西区街道健康服务社,霞涌街道义联村,石化园区等进行实地调研。

微信图片_20231008153941.jpg

徐汉明教授一行在西区街道新惠社区调研时,了解到该社区毗邻深圳,工厂企业聚集,是2020年1月成立的新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户籍人口仅1600人,外来人员流动性强、邻里关系陌生,给社区治理带来新挑战。作为破题之策,该社区以综合网格为治理单元,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居民、社区、公共部门下沉,多方“入格”合力共治,探索形成“家庭烦心事、社区琐碎事、小区疑难事、国家应急平安大事”的“四事分流”,“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三方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的“三层一议”,“社区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N社联动”的“4+3+N”治理新模式,用富有人情的方式来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民生需求,从而激发了社区活力与朝气,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实现了“陌邻”变“友邻”的转变,绘制出一幅“和美新惠”的新型社区蓝图。徐汉明教授对新惠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社区摈弃“两眼向上”与“等靠要”传统思维,整合社区内部治理资源,创新以“一勺米、一碗粥、一桌宴、一餐饭、一句话、一个节、一颗心”为内容的“七个一”特色服务模式,搭建居民沟通桥梁,促进情感归属,实现“陌生邻里”向“熟人邻里”回归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在西区街道新联社区调研期间,徐汉明教授一行了解到新联社区居民来自五省十九市,人员流动性大、人口结构复杂、生活风俗习惯不同,邻里间的“小事”“琐事”摩擦常常升级为矛盾纠纷,引发重复访、越级访,也导致换届选举出现选民难聚集、选举难组织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新联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细化实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抓风险把控,全面推进“五治融合”“引美入治”,建设“和美社区”。实现了以“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网格联动社区综合治理大转变,从换届选举重难点村、“脏乱差”村成功转化为优秀社区。徐汉明教授高度赞赏新联社区“四级联户”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入格共治”,破解“上边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基层治理末梢一堵墙”等难题,依托“和美网格”、创新“智慧新联”、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共建共享新格局,实现治安、公共卫生环境蝶变焕颜等做法及其成效。

调研组在西区街道办就“和美网格”治理情况同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大亚湾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箫重点介绍了大亚湾区“和美网格”治理理念、工作机制、具体举措、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下一步规划。他说,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导向不明等难题,西区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的政治引领、凝聚治理共识,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跟党走作为基层党建第一任务,激发群众“谋共治”“显众治”活力方面创造了新鲜经验,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和企业落户,居住在西区就业在深圳的“通勤人员”高达90%,给综合治理提出新课题。街道积极推动各项治理工作融入“和美网格”治理体系,做到街道的核心工作随网格转、人员随网格转、资源随网格转、奖惩随网格转,通过党员干部进网格即街道干部及职工除值班人员与应急人员外全部入格、“四级联户”联系群众机制、“4+3+N”模式创新以及信息化平台运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将矛盾纠纷风险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初步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和美社区”治理新格局初步形成。座谈会上,调研组对“和美网格”治理的开拓性思维、创新性实践及先进经验范式进行深入交流,并就依法治理的措施及途径作了探讨。

调研组走访澳头街道南边灶村所见所闻印象深刻。该村是适应国家重大石化项目建设整体搬迁新建,6700多村民由传统捕鱼、制盐为生而“洗脚上楼”的城中村。村民们在分享城市化“红利”过程中,坚持以集体经济为本,形成集体产权、水资源水费收益权、国有土地倒拨使用出租开发收益权等资产产权收益多元化+村民分红均等化+置办物业公司对口服务收益村民分红+村民私有房屋出租收益,使集体资本产权保值增值,村民生存权发展权保护多样、一体分享改革与城镇化发展成果、使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可感可触,为建设“和美网格”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最大限度整合和利用行政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充分发挥基础网格在“人、地、事、物、组织”基本数据核实、信息采集、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矛盾化解、安全防范、隐患排查、民主管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功能,将所有基层治理事项纳入统一网格,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和美社区”新格局。

调研组深入到大亚湾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和西区街道健康服务社调研时了解到,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变迁、传统社会结构加速解体,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供给与需求短板交错交织,思想观念多元等诸多挑战引发部分社会人群心态失衡、生活失意、行为反常等现象。如何探索构建“大健康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大亚湾区树立“大健康”理念,探索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建设区、街道、村(社区)、综合网格四级服务阵地,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推进“大健康”管理服务融入“和美网格”治理体系,营造积极向上、心和事美的社会心态。共设立1个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12个成员单位服务站点,3个街道、57个村(社区)和41所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社(站);标准化配备健康服务设施;形成“区、街道、村(社区)、综合网格(学校)”四级服务阵地,呈现出“区和街道树标杆、社区打基础、基层网格(学校)做延展、特定场所出特色”的功能布局,实现综合性、实体化、一站式的运作。通过成立专家智囊团队、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储备兼职服务队伍、扩建志愿者“蓄水池”;由区(街道)统一购买心理咨询专业团队服务,给心理失衡人群免费提供“悦心”“关心”“健心”“安心”“援心”等“五心”服务。自2021年12月以来,共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2万余人次,累计接待群众来访8802人次,提供热线服务超过5492人次。

微信图片_20231008153948.jpg

调研组还听取霞涌街道义联村村史馆建设规划方案介绍;受邀参观大亚湾石化园区,了解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发展规划及纳入“和美网格”、探索现代工业园区“法治化、国际化、自治化”微治理成效;听取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队在维护安全生产、厂区安保、专业化应急救援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调研结束后,徐汉明教授向李箫副书记赠送《社会治理法学概论》教材,双方就社会治理法学实践人才培养交换意见,对建立社会治理法学观测点达成合作意向。

大亚湾区工委、政法信访办公室、法学会、街道相关负责人参与了调研。湖北省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荣教授,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发展部部长汪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纪检监察学博士生李承霖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