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精品文库
中国反恐认定法律制度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发布者: 点击次数:523次
  • 戚建刚  郭永良

     

           【摘  要】 反恐认定法律制度是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基础。中国反恐认定法律制度在认定主体、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效力以及救济和监督方面均存不足,面临合法性危机。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实践,中国反恐认定制度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在行政认定构造中发挥司法机关的结构性功能; 以“恐怖行为”为基础完善认定标准; 以启动认定、审查核实、公布名单等三个环节为核心内容规范认定程序; 明确反恐认定的综合性法律效力及其有效期间; 将行政认定纳入司法审查以拓展救济路径,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完善监督体系。
           【关键词】 反恐认定; 认定标准; 认定程序; 行政救济

           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 本文简称反恐认定) ,是对恐怖活动主体资格的法律确认,是反恐怖斗争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恐怖主义毒瘤是全球性问题,但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存在形态。各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不同,导致反恐认定方式迥异。就方法而言,有形式模式、实质模式以及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混合认定模式; ①就语言学而论,有犯罪认定模式、思潮认定模式和战争认定模式; ②从部门法来谈,有刑事法认定模式、行政法认定模式、军事法认定模式和国际法认定模式; ③等等。中国于2016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以下简称《反恐怖主义法》) 对反恐认定进行了规定,该法第2 章第12 至16 条分别规定了认定主体、认定标准、申请主体、认定效力、认定后的救济以及案件审理中的司法认定等内容。从文本表述来看,中国采取的是以行政认定为主、司法认定补充的混合模式。寥寥五条的框架性规定不足于规范整个认定制度,有必要对该模式进行深入反思,以服务于当前任务紧迫的反恐实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