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ICP备09005423号-7版权所有:中国法制发展战略研究院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特一号
传真:027-87108590邮箱:fazhihubei@qq.com
浏览总量:559992
何增科
【内容提要】 现行的社会维稳体制建立在静态稳定观基础上,是一种强力维稳的刚性稳定体制,代价高昂,难以持续。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稳定,需要改革现行的社会维稳体制。改革的总的方向是从静态稳定观走向动态稳定观,从压力型维稳走向民主合作型维稳,努力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依靠协商对话和法治途径解决利益纠纷,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关键词】 社会维稳体制 静态稳定 动态稳定 可持续的稳定
社会的安定有序是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社会在总体上也是稳定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现行的维稳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一些地方和部门将社会稳定理解为维持现状的静止不动和一成不变并主张用压制的方式来维持社会秩序①。稳定被等同为不出事,没有人闹事,没有批评的声音。他们将维护社会稳定当作社会管理的主要目标,用维稳来统领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被等同于加强政府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以维护现状为目标进行消极的围堵、压制和防范②。于建嵘将我国目前的社会维稳体制概括为以压力体制为基础的刚性稳定体制。他认为,这种刚性稳定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刚性稳定”是以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封闭性为基础的稳定,回避和压制不满现状寻求变革的声音;二是“刚性稳定”以社会绝对安定为管治目标,把一切抗议行为如游行、示威、罢工等都视为无序和混乱,都要加以压制;三是“刚性稳定”以国家暴力为基础,通过控制舆论和控制社会组织来维护稳定。③ 这种刚性稳定体制还有第四个特征,这就是压力型维稳,下级在上级信访维稳考核和“一票否决”的压力下为解决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择手段,不计成本。④ 这种刚性稳定体制的第五个特征是实行“运动式治理”的维稳,每逢敏感时期或举办重大活动,集中调动力量、配置资源,用以解决一些比较尖锐、比较突出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阵风”、“一刀切”等特点。⑤ 现行的刚性维稳体制导致维稳成本高昂,地方政府及维稳部门疲于奔命,上访等正常的利益表达行为受到压制,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维稳工作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维稳困境。⑥ 社会维稳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